2010 (秋) 磺水聚落的水草樂土到北海岸的雨水

    可曾想像,在臺北市北投士林交界的的承德路與文林路之間曾經有過一塊農業區,在那裡非但見不到福壽螺、都市廢水,反而是磺溪引來的水帶來了源源不絕的清流,筆者就將這裡稱作磺水聚落吧。大概是在2003年左右,也就是大約20年前筆者還是一屆高中生,對水生植物的興趣還在萌芽階段,當時和葉姓網友在時下有名的"塔內植物園"網路論壇上結識,並邀集一起趟訪北海岸水梯田,也就是這麼出去一次,接著葉大哥說著...

     ”我要結婚了,之後就不能和你出來了...”

    旅行完,只剩塔內的訊息聯絡,而在經歷塔內衰退後,基本失聯。不過就在當下,葉大哥也跟筆者說了。

    "如果你對水草有興趣,你應該去中正高中後面看看。"

    於是在2003年9月,筆者前往探訪了。拜臺北市的公車發達之便,在沒有摩托車之前使用公車找水草,這點倒是沒問題,車行過文林路之後再走進中正高中裡面,沿著圍牆走會發現一道水圳自圍牆外流入,跟著走,最後再度引出圍牆外,不過這裡還有道小門,似乎是給農民方便使用? 穿越小門,外頭別有洞天,眼前彷如桃花源般,筍園、柑橘園、農家、稻田、竹林和菜園,彼此錯落,而剛剛的水圳在這裡則因為光線明亮長了大量的水草,包括牛毛氈、簀藻與八蕊眼子菜,其中筆者當時並未見過八蕊眼子菜,甚至一度懷疑是茨藻屬的植物,不過就在撇見他那標誌性的浮水葉候才確定了他的名字。轉角的竹林裡有著滿滿的黃花狸藻和水蕨,而菜園裡有好多無果石龍尾,然後最常見的要說是溝繁縷和鴨舌草了,稻田算是水生植物物種比較少的地方,只有微果草這種貼地的小型水草能生存,不過一旁的灌溉溝裡還是滿滿的黃花狸藻...

    這個地方非常特別,鄰近臺北市但卻有這麼多的沉水植物,因為沿著水圳走不見任何福壽螺與其卵塊,只有在一些遠離水圳的蓄水塘裡才能見到三三兩兩的螺,當地的農夫自豪的說著他們這裡是磺水,所以沒有福壽螺,原來磺水有這股左右生態的力量啊...。這個地方伴隨著筆者將近10年的回憶,特別是高二開始感受到升學壓力,每每假日補習半天下課後就往這跑。當然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身為臺北士林北投天母生活圈的黃金地段,都市計畫該來的還是會來,在2010年後已經開始有了區段徵收。總之未來再度提到就乙磺水聚落稱呼,而具體的故事筆者會在未來的章節來聊聊,現在就先送上暴風雨前的寧,2010年左右的磺水聚落還剩下什麼?外來種的匐生水丁香 (Ludwigia repens)、無果石龍尾、牛毛氈甚至還有黃花狸藻喔。

牛毛氈與外來的匐生水丁香和微果草

匐生水丁香是一種不那麼常見的外來種

水馬齒

整體環境

稻田旁的灌溉溝渠

擱淺的黃花狸藻

溝渠裡的無果石龍尾

無果石龍尾開花

    看完磺水聚落,沿著承德路一路北上,從磺溪流域來到磺港溪流域,這裡就是先前介紹過有名的圳路,滿滿的臺灣簀藻在水圳流淌著,看著溝裡的水草,心情都變得療育起來,只可惜看似清澈的水質實際上還是承接了不少都市廢水,水草還是看看就好...

水圳裡的臺灣簀藻

展現十足野性美

茂盛龐大的族群

    一路騎向北,沿著關渡、竹圍、淡水,接著經過三芝,看來東北季風真的名不虛傳,臺北盆地內的好天氣跟這裡完全不同,一路上陣陰陣雨,筆者還是首先造訪了CP值很高的三芝草點,畢竟2010年當時筆者還在臺中唸書,只有偶而時間能北上甚至跑野外,所以比較沒有時間在北部去探訪新的草點,大多都是去以前知道的草點。而這處生長著北海岸當時僅知的大葉田香草另外還有日本簀藻和窄葉澤瀉的地方當然也就成了筆者每次必訪的景點。不過當時的北海岸地區和磺水聚落有著相當程度的差別,比方說磺水聚落的水田裡生長著很多鴨舌草 (原諒筆者當時偷懶,覺得太常見反而沒拍) 但卻不見任何的,不過在北海岸地區慈姑和鴨舌草都是相當常見的,甚至慈姑還略勝一籌。而北海岸田埂上常見的圓葉節節菜卻不曾出現在磺水聚落,更別提磺水聚落全盛期的黃花狸藻,放諸野外更是難得一見。雖然筆者第一次接觸野外水草的地區並不是磺水聚落,但確實也是早期有相當幅度的接觸,也會以為大部分水生植物生態良好的地區其生態應該與磺水聚落類似,不過事實呢當然是隨著野探的時間愈長看得愈廣發現真的不是這麼一回事就是。

三芝的大葉田香

日本簀藻開花

開花

窄葉澤瀉

族群沿土溝生長

花近攝

溝渠裡的圓葉節節菜

水竹葉

沼生節節菜與水蕨

沼生節節菜

沼生節節菜近攝

微果草

    難得回到臺北,都經過三芝了,那麼也就順便去看看水車前吧。雖然冬天不是水車前主要的生長季,但確實是會開花的,據筆者觀察水車前幾乎是一年四季開花的,並沒有花期限至,而野外能否見到前開花似乎與族群密度較有關係,當然,夏天容易開花卻時是個事實,但三芝的水車前同筆者過去觀察的一樣,只要族群夠多,多天也能開花。

流水中的水車前

花近攝

一旁泥地裡的幼苗

    一路北行,造訪石門地區的水梯田,老梅溪畔有大量的綠色型圓葉節節菜,不過植株很柔軟與過去的圓葉節節菜感不同,最後查證是外來種的圓葉微蕊草(Hemianthus sp.),微蕊草屬圓產北美,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水草,俗稱珍珠草,另外近似種也有矮珍珠,同樣作為水草缸的前景草事實上兩種分屬不同的植物分類,而圓葉微蕊草與一般常見的微蕊草同屬,親緣關係較近,如果就外型來看本種在溼田埂上外型僅比微蕊草大一點點,但一接觸到水即會體發育出大型的沉水葉,型態大於珍珠草許多。相較圓葉微蕊草的低調幾乎僅在臺北石門老梅地區歸化,珍珠草在臺灣外放多了,幾乎有水的地方都有,即便是公園、潮濕花台也有機會見著,可見生命力廣泛。

老梅溪畔的水梯田

圓葉微蕊草

植株沉水相當大型

    看完這些美麗的水草,循著淡金公路繼續往東行來到了金山,不過由於當時對金山的水草上不太熟悉其分布加上路線安排,多是作為補給站在當地的便利商店小歇雖後即轉返陽金公路穿越陽明山自仰德大道而下返回臺北,在夏天的傍晚這會是趟舒服的越嶺路線,然而入秋後平地與陽明山區有著相當的溫差,甚至易雨,入冬之後更是寒風刺骨,所幸陽明山上前山公園有熱騰騰的芋頭米粉湯,芋頭米粉湯上灑上乾豆皮、蝦米以及碎韭菜,相當的美味,而且吃完後還能免費續湯,也算是當年作為學生行經陽明山時必點的平價小吃。
    好啦,今天的介紹就到這,謝謝各位瀏覽,喜歡這篇網誌的話也歡迎多多分享。

collect:
20101126


留言

請善用"搜尋列"與"文章標籤"

由於部落格系統移除上一篇與下一篇導航列,目前若要查詢關聯網誌可多善用搜尋與標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