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夏) 第一臺數位相機與磺水聚落

     前情提要,在臺北市北投士林交界的的承德路與文林路之間曾經有過一塊農業區被筆者稱作磺水聚落,因為那裡的農夫說這裡灌溉的是磺水,所以沒有福壽螺,而探訪的起因是一位中正高中的生態界前輩給了時值高中生的筆者一點建議進而前往發現...今次就來說說最早在那的數位攝影紀錄。

    2003年前後筆者用底片相機拍下了當時不少榮景,而筆者在高三升大學的時候有了專屬於自己的電腦因此有些攝影資料得以保存至今,而在這之前電腦是與家人共用,加上沒有雲端資料以及備份的概念,很多數位資料的保存都出了問題。那好的,既然攝影資料保存至今,其中比較精彩的包括一部分臺北市的磺水聚落以及北海岸的部分就呈現給大家看看。雖然以當時的攝影設備在畫面銳利度和發色上都無法與今日的設備相比,不過有鑑於其歷史價值?所以筆者在這裡還是把這些攝影簡單的校色給大家看看,而至於銳利度就無法了,本篇網誌裡的生態照畫質會比較懷舊一點,那麼就請繼續欣賞夏去。


    從嘉義的檳榔山說起。


    大概是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筆者風塵僕僕的來到嘉義就讀森林系,課餘時間也開始跑起了野外,不過很快的筆者便踢到鐵板,主要就是嘉南地區的地理水文跟臺北北海岸根本不同,北海岸常見的水梯田與山澗湧泉在嘉南地區顯得難能一見,另外嘉南平原地區不僅僅是以旱作為主,淺山地區更是大量開發作為果園和檳榔園甚至有檳榔山的奇景,山溝三面光雨季時泥水奔流,旱季時死水藻華,總總原因使得筆者對於南部水草顯得意興闌珊,因此大學期間筆者將興趣主力放在園藝上,特別是竹芋科的收集栽培上,至於水草的部分就回臺北時再看吧。也因為這樣,大學期間罕見的北部水草攝影就這麼誕生了。


    2005年初,筆者帶著從朋友借來生平第一台數位相機前往磺水聚落,小試身手,數位相機的魅力實在太大,所拍即所得,不用等洗照片開獎,也不用顧慮底片數量恣意的按下快門,不過此行因為是個同學小聚會順道經過因此沒在磺水聚落停留太久只拍了幾張照片便行離去。同年8月,筆者帶著自家新採購的也是意義上屬於自己的第一臺的數位相機再次前往磺水聚落,這回因為是自己的行程,所以時間上完全沒有顧慮,因此能好好逛好好拍呢。印象中當時環境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感覺水好像少了一點,不少無果石龍尾都開花了,由於磺水聚落有稻田、果園、菜園、竹林、林下積水以及磺水大圳,生長在其中的水草型態以及種類各有所差,比方說適應力最好的八蕊眼子菜長在大圳裡隨水搖擺但若是長在土溝淺水環境則因為水沒什麼流動因此或攤在水面或擱淺,簀藻也是,在黃椰子樹下的積水攤裡放射狀的伸展葉子,但若長在溝裡則被水沖著葉子都只有一個方向。隨著探訪磺水聚落的時間愈久,深入的地方愈多,磺水聚落還是有些神秘的地方,比方菜園後方的蓄水池還有磺水大圳最後流向哪?


流水中的八蕊眼子菜

水圳支流的八蕊眼子菜與鴨舌草

甫萌芽的黃花狸藻

蓄水池裡滿滿的水馬齒

沉水的無果石龍尾


    菜園後方有些農用蓄水池,不同季節有著不同的變化,池中在盛夏時節長滿黃花狸藻,冬天則以水馬齒為主,而這次前來則長滿無果石龍尾,看著池底滿滿的沈水葉以及水面上的挺水開花植株,雙連埤未受破壞前埤中的石龍尾大概也是這副光景吧。忽然間,剛剛拍石龍尾的樹下串出一條好大的眼鏡蛇,看著他的樣子筆者並沒有太大的驚嚇,只覺得他好優美,高雅的在草叢中滑動,雖然也有想過自己剛剛在草叢那拍照實在有點抖。


盛夏的無果石龍尾

開滿著花

花朵十分美觀

花朵近攝

蓄水池的無果石龍尾挺上水面開花

如果雙連埤未受破壞應該也是這副光景

林蔭下沉水的無果石龍尾


    磺水聚落位於關渡平原鄰近士林的一塊角落,周圍被磺溪、外雙溪以及承德路所包圍,比鄰城市帶來的不僅僅是城市農夫市民菜園的交通之便,可能也得承擔都市廢水搭排的影響,這也不單單是關渡平原的問題,其實多數位於城市下游的農業區多少有灌溉水不良的問題,不過磺水大圳水量充足搭排污染問題較不嚴重,而取水口位於磺溪天母段水質尚佳,磺水大圳最後會流向哪呢?這是一條取自磺溪最後流入外雙溪的水圳,那流入外雙溪後會有更寬廣的水域容納更多水草嗎?想著是有點期待,那這次就來找找大圳最後流向哪吧。


    磺水大圳的末端筆者之前不是沒來看過,後段似乎因為地形落差小,原本湍急的而且水位不深的樣子變成了水位深而且水體流動緩慢的環境,溝內的水草由水水衝擊單一方向變成了四面八方自由伸展的樣子,然後溝端後頭就是鐵鍊和看門狗阻擋住,不過這回似乎沒有鐵鍊也沒有狗,好吧,那就小心翼翼的看一下好了。走到這裡環境遮蔽暗了下來,而且可以聽見轟隆轟隆的車流聲,盡頭是一大片水泥壁,我想這應該不是什麼秘密基地,走過臺北承德路的朋友都知道,承德路經過外雙溪時馬路是架高的,為了跨過外雙溪那不算特別高的堤防,而眼前的水泥壁上面大概就是承德路了。大圳在這裡似乎顯得混沌模糊,因為少了強勁的水流實在搞不清楚現在跟著的是大圳還是農田分支水路,不過走著走著就遇到了一片疑似廢棄荷花田的濕地,邊緣也長了很多水竹葉,而當中尚未被水竹葉覆蓋的水域隱約能看到不少的八蕊眼子菜,再往前走,哇~好多黃花狸藻呢,另外也有一些無果石龍尾。這裡有個鴨舌,聽著家禽呱呱叫的樣子特別有種農村風情,鴨舌就架在這片濕地之上,而鴨舍底下的黃花狸藻長得好肥啊~然後關鍵的一刻到了,磺水大圳怎麼穿過堤防流入外雙溪呢?答案是開一個洞,就像沖馬桶一樣,磺水大圳的水連同水草和這些黃花狸藻就這麼捲入地底下的排水涵管了,而筆者也在附近的外雙溪河堤找到一個排水口,水質水色類似,也許真的是從這裡注入外雙溪吧。


水圳的末段有著滿滿的黃花狸藻

似乎是廢棄的荷花田

鴨舌草與黃花狸藻

鄰近鴨舍粗壯的植株

現在的相機發色真的比以前好太多

黃花狸藻和磺水大圳的水一起通過涵洞流入外雙溪


    後記,當年稱呼的磺水大圳在考究下實際名字可能是"石牌新圳",不過筆者並非文史工作擅長,因此也沒能把握,而在當時的磺水聚落被推平成為新興都市計畫區後,水圳也失去灌溉意義,未來大概會以排水涵箱的形式留存在都市的地底下吧。而筆者在2020年仍曾經前往探尋當年的古圳道,事實上在督計畫區以外的範圍圳道仍然以明渠的方式存在,不過失去灌溉意義似乎不再引水,當下只看到乾涸的圳路以及幾攤沿路住家排放的廢水,也許這就是都市進步之下的痕跡。


collect:
20050526
20050813

留言

請善用"搜尋列"與"文章標籤"

由於部落格系統移除上一篇與下一篇導航列,目前若要查詢關聯網誌可多善用搜尋與標籤。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