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冬) 畢業前的發表準備 - 禾葉挖耳草的發表
說到研究所大家的想法是什麼?想繼續投身研究工作?或者視作大學延伸保持學生身分繼續玩?筆者當時的想法比較接近後者,又因為想要賞雪,所以就選了距離合歡山最近且又是本科森林的研究所。不過真的唸了研究所之後其實發現事情還挺多的,比方說時間不是自己的要支援同研究室的團隊進行外業調查吧,而畢業條件也不是只要把論文搞定就沒事,很多時候還會有一些畢業條件,比方說今天要介紹的期刊發表。
細雨濛濛,發表目標是要以禾葉挖耳草 (Utricularia gramifolia) 為目標的,既然如此那自然要上山拍些照片的,不過要上哪呢?臺北五指山區周邊是目前唯一歸化的區域,由於禾葉挖耳草只在冬天開花,因此前往探訪的季節也是要配合植物的,沿路上大葉穀精草、菲律賓穀精草、小毛氈苔與二裂挖耳草 (Utricularia bifida) 算是基本盤,到了目標的擋土牆上,山泉水不斷地流下,滋潤著牆上的水草們,特別是這裡的菲律賓穀精草幾乎長到一個密集的程度。
發現五指山的過程其實並非為了禾葉挖耳草,早期筆者對穀精草並不熟悉野外能在野外見著這種植物,純粹是因為偶然與國中同學商議同學會以及場勘,因而無意間發現得知了這個地方,這是2006年的事。在當時偶然發現這個充滿大葉榖精草與二裂挖耳草的山澗濕地環境,也就是在拍攝二裂挖耳草的過程成注意到這藍色的物種,一開始以為是溼地挖耳草 (Utricularia uliginosa),爾後才發現鑑定是禾葉挖耳草。話說回來位何禾葉挖耳草無人發表呢?這個在水族界與食蟲界頗負盛名的植物,其歸化族群也不是什麼秘密了,筆者大概無法理解為何沒人發表,當然也有學界朋友表示...
"因為大家都知道在那,所以沒必要再特別說,特別發表。"
這種說法也不是不對,確實以學術立場來說似乎沒必要使用學術資源去發佈一則通識?但感覺沒有個正式發佈未來要在學術話討論引用應該也會有些困難,不管了,既然當時的指導教授也同意,筆者當時就準備了禾葉挖耳草的發表,至於生長於鄰近的三色挖耳草 (Utricularia tricolor) 的開花狀況非常差,在花果收集到之前還是別管它了,而該物種似乎不好開花,總之比只也是在那很久之後才觀察到,也會在未來的網誌中位各位介紹。接下來下面就附上一點發表前的取材以及發表文獻吧。
文獻
禾葉挖耳草生長環境 |
翠綠色的葉子 |
開花情形 |
伴生植物小毛氈苔 |
小毛氈苔生長環境 |
三色挖耳草 |
collect:
20110102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