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秋) 苗栗水路間的水草 - 兩段柳絲藻的回憶
這是一個柳絲藻的回憶錄,在過去,柳絲藻對筆者來說只是書上的一種水草,是高雄美濃季節性發生的水草,由於地緣之不便因此未能有所探訪,然而在調查角果藻的身世、研究所時代的公關危機時這個陌生的水草都再次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柳絲藻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水草呢?由於兩篇故事不算長,在這裡就將研究所期間對於柳絲藻的認知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一、角果藻身世之謎。
在埔里發現特別的水草之後深感自己所見不足,原以為相對數量龐大的莎草科、禾本科來說大多數的沉水植物皆能大致道出其名,又或者即便是莎草禾本來說至少也能看外型知道的科別,但眼前的水草不但無法分辨出種類,他看起來像眼子菜又像牛毛氈但也有點茨藻的味道,說是水草界的四不像也不為過...不對,是三不像。一同鑑定的學長也不確定這是什麼,由於過往筆者在北投見過不少眼子菜,確定本種絕對不可能是眼子菜之餘卻也沒過另一個近似的種類柳絲藻,於是學長便提議帶筆者去看看野生的柳絲藻,
"真的?苗栗就有嗎?"
在學者的見聞中柳絲藻在苗栗公館地區有著穩定的族群,相距美濃來說從臺中驅車前往這裡要近了不少,而這趟苗栗旅行中果然也很快地找到柳絲藻,環境中也伴生了少量的聚藻,對於未曾見過這種水草的筆者自然感到好奇。在水生植物圖誌中八蕊眼子菜與柳絲藻的檢索表用的是有無浮水葉來做區分,實際觀察野地的結果是若在水深湍急的情況中也許整個族群的眼子菜都未發生浮水葉,那怎麼跟柳絲藻區別呢?除了挖回去種之外,實際見到柳絲藻的感覺其沉水葉較眼子菜寬與鈍,大概是這種感覺吧。也是苗栗之旅結束後確定了埔里的奇妙水草也不會是柳絲藻...。
2010年9月苗栗公館的柳絲藻 |
2010年9月苗栗公館的柳絲藻植株情形 |
柳絲藻生長情形 |
柳絲藻生長情形 |
柳絲藻伴生聚藻 |
2010年9月苗栗公館的柳絲藻生育環境 |
2010年9月苗栗公館的柳絲藻生育環境 |
2010年9月苗栗公館的柳絲藻帶有泥屑的族群 |
二、研究室的公關危機
在研究所就讀期間可能是行為特別我行我素,因此有些時候與群體顯得格格不入也讓就學生涯中蒙上了一層灰吧。
"如果是當兵的話那也就算了,我願意犧牲自由,現在唸個研究所總感覺挺拘束的。"這是筆者當時和同學的對話,也是道盡了研究所生活中為了配合各學長姊的出勤適應不良之苦。
有趣的是,在結束軍旅生涯之後回想起這信誓旦旦的話,不得不說筆者的軍旅生活中在心理壓抑的層面上比起研究所來說好太多了。當兵是肉體上的辛苦,但苦中作樂樂的是心理;研究所怎麼說呢?出勤外業自然有一定的疲勞,但讓當時的筆者更在意的是研究所有一種...那種打從思想層次要求的同化吧...。而在這種不適感之中又搭上了筆者這無話不說的個性,終究引發了些不愉快的事,具體來說就是一種憤怒、挫折與背叛感上身的感覺吧,現在想想這些負面回憶、義氣啥的不也是青春的一種?後續的日子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在訓斥之後的時間飛快地離開研究室跑回自己的租屋處用動漫和遊戲麻醉自己,也就這樣的忘了當晚研究室標本館值班直接翹班了...。
"你要縫三個標本,因為輪到你值班你沒來。"
於是,這齣義氣之爭翹班的下場首先贏來的便是縫標本,一種把乾燥壓平後的標本固定在臺紙上的工作,如果非常喜歡做手工看標本大概會認為這樣的懲罰是一種享受吧,不過當時的筆者倒不這麼想就是...。
"我來幫你縫吧,順道這禮拜跟我回老家好好休息平靜心情吧。"張同學如是說道...
張同學是誰呢?這是我在研究所時最重要的盟友,難兄難弟黑到發亮的一員吧,也可以說是筆者在研究所期間少數共進退的兄弟,當時他伸出的援手無異於雪中送炭,在他的支援下也很快得便完成了標本工作,而在週末也隨著他回到他位於苗栗大湖的老家,那是一個靜謐純樸的農村,一個草莓栽培的重鎮。早上出發自臺中市沿著臺三線北上大概中午不到就抵達大湖了,中午同同學家人享用客家家常菜後便開始了採草莓的渡假之旅吧...沒有,因為不是草莓產季加上午後大雨未歇因此除了慵懶的看電視之外大概也沒什麼好做,不過在雨勢稍歇時筆者外出走走便發現農田水路間生長不少柳絲藻,這也是在筆者既苗栗公館後再次觀察到柳絲藻,相對第一次見識到柳絲藻那興奮不以的心情,第二次與柳絲藻相遇顯得淒涼太多便是,而彼時,看著溝中搖曳的水草不禁要想這是自己妄想追求的自由,又或是當下自己風中殘燭般的寫照呢?
2010年11月苗栗大湖的柳絲藻 |
2010年11月苗栗大湖的柳絲藻植株情形 |
2010年11月苗栗大湖的柳絲藻生長於流水環境 |
2010年11月苗栗大湖的柳絲藻溝渠生長一景 |
2010年11月苗栗大湖的柳絲藻溝渠生長一景 |
後記,這是兩個關於柳絲藻的回憶,本身來說對於柳絲藻的追尋也沒太多好描述,畢竟第一段的回憶中由學長帶路,加上在當地有一定廣泛的族群因此尋找起來也沒太多的難度;而第二段的回憶則根本不是為了尋找水草的旅行,那只是一段避風的過程無意間發現。在這兩段回憶描述完了之後,關於研究所臺中時代的回憶可以說是寫完了,關於這些地方十多年了,在沒有電子地圖的年代早已忘了在哪也不知道現今族群是否安在。另外這一期耽誤許久除了與自身忙碌之外,大概當時的情景至今仍逃避不願回想吧,也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等待。
collect
20100923
201011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