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濕地?好神聖的名字,嘉義市有條彌陀路,那彌陀濕地是在彌陀路嗎?對彌陀濕地的認知最早在林氏圖鑑出版的野地探查裡,書中羅列臺灣大大小小的溼地以及水生植物介紹,由於臺灣的食蟲植物也同屬水生植物且更為珍稀,因此書中當然也不會漏掉這一塊,其中關於食蟲植物時書中介紹了3個產地分別是新竹的蓮花寺濕地、金門的後壟濕地以及嘉義的彌陀濕地。新竹的蓮花寺濕地筆者並未完整個照造過,頂多算是走馬看花吧,而金門的食蟲植物生態遠在離島筆者也是望而興嘆,雖然在數年之後筆者都有機會探查新竹地區的食蟲植物和金門的食蟲植物,但回到當下,看看書中提到的3個食蟲植物產區,那就只有彌陀濕地算是地緣之便可以在當下大學時代找找了。彌陀路上是吧,儘管花市很常見但過去也沒探訪過野生的寬葉毛氈苔,那就更想去看看了。
|
彌陀濕地的代表性物種也包括寬葉毛氈苔 |
想法是有的,但做起來是特別困難,首先筆者在嘉義尋找水生植物的過程可說是備感艱辛,水生植物會長的棲地環境都是在臺北觀察而來,不過這種典型的棲地概念在水文地質截然不同的嘉義肯定派不上用場,想要找個普通的溼地都備感難度更何況是傳說級的溼地呢?不過,有夢想就不缺乏實踐夢想的方法,高中時筆者曾經結識並參與輪藻研究因此結識周先生,顯然周先生對於水生植物也別有研究,再跟周先生聊到筆者就讀於嘉義大學想探訪彌陀濕地後便像他詢問關於溼地可能的線索,在那個沒有Google街景以及電子地圖的年代,抽絲剝繭的討論中最後終於定位了溼地的入口,那是一處隱藏在巷弄間的工廠。筆者還記得造訪時是某個放學日的傍晚,一切的一切本該是美好的如想像般的。
2005年9月底,傍晚沒課了而嘉義好熱好熱,宿舍也沒冷氣的要不在學生活動中心吹冷氣吹到社團時間換社辦繼續吹呢?要不現在去彌陀濕地吧。照著事前在紙本地圖上做的標記從彌陀路進路小巷,經過住宅區最最後到了巷底的鐵工廠,就是這裡。走過鐵工廠後的雜物堆,眼前是雜亂的廢棄物堆,再遠方則是荒煙漫草,很難想像這個雜草叢生且堆著廢棄物的地方會是彌陀濕地,莫非是筆者走錯了?其實彌陀路和大雅路中間因為地形落差也有不少流水綠地,會不會其實是走錯呢?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走著走著眼前突然出現了熟悉的景物,那是一根中間斷裂的水泥管,橫躺在荒煙漫草之中,而這根水泥管正是林氏圖鑑書中所拍攝的景物。這裡就是彌陀濕地,錯不了。想想北部的山間濕地,錯落生長的穀精草與毛氈苔們再看看眼前這個據說生長著小田島氏穀精草 (Eriocaulon odashimae) 與寬葉毛氈苔 (Drosera burmannii) 的棲地,這裡並不濕,並不是典型的濕地,而且雜亂太多...。受不了蚊蟲的攻勢拍攝幾張照片後也沒找到什麼目標植物便掃興的離開了。回到家筆者將拍攝所得貼上當時知名的網路論壇塔內植物園,並詢問這真的是彌陀濕地嗎?結果筆者的文章被版主禁言了,理由是這裡確實是彌陀濕地,過去的他曾經很美好,如今衰弱至此也不希望再有討論以及打擾,故禁止筆者的討論串繼續發酵。
|
2005年探訪彌陀濕地沒想到是在這雜物堆後 |
|
回頭望鐵工廠與雜物堆 |
|
荒煙漫草中的彌陀濕地標誌的水泥管 |
在版主的禁言下來這下幾乎可以確定那塊荒地正是彌陀濕地,那彌陀濕地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嗎?一年多後,筆者都快忘卻彌陀濕地的失落時,這天系上老師又帶來了個重新開始的契機。在前往系所辦公室要與老師碰面時的過程中赫然發現地上的一盆花盆裡種滿了...不對,比較像是連著土一起採集的菲律賓穀精草與小毛氈苔,這樣的生態在北部並不算罕見,不過在嘉義怎麼會有這種東西?這時筆者的老師出現了,因為知曉筆者對食蟲植物以及水生植物濕地相關頗感興趣因此特別說到這是從彌陀濕地採來的小田島氏穀精草以及寬葉毛氈苔...彌陀濕地採的?等等,那裡不是滅了嗎?因此在知曉老師想執行的計畫之前筆者又重新跑了一趟彌陀濕地,這次要親眼看看那裡還剩下什麼。
"看到了,原來鐵工廠的外頭就種滿了自彌陀濕地挖來的穀精草。"
2006年11月下旬,這次挑了一個白天的時間希望能夠從容不迫的逛完整個彌陀濕地吧,經過鐵工廠,駐廠的年輕人豪邁地說道他挖了許多穀精草種在鐵工廠旁,不用進去濕地裡找啦,裡面都是雜草和蚊蟲,不過筆者還是想看看原生的樣子。續行,經過水泥管最後走到了一片雜草稍少平地接壤坡地的地方,赫然發現坡地上生長著零星的穀精草,這些應該是菲律賓穀精草或者小田島氏穀精草吧,雖然由花序來看不甚準,但大致花序很扁正對著學名"截頭"之意的的應該是菲律賓穀精草,反之則是小田島氏?再走下下去雜草間生長著稀疏的毛氈苔...不,這是寬葉毛氈苔,不是臺北那種,不管任何時間看到這種植物只覺得好奇妙,筆者曾經以為他們生長的地方應該是鮮少人為干擾之地,沒想到竟然在這廢棄物、雜草環伺之地與之相見,算是也給了筆者一場震撼教育呢。
|
2006年終於在彌陀濕地見到寬葉毛氈苔 |
|
寬葉毛氈苔植株 |
|
小田島氏榖精草 |
|
植株稀少 |
|
植株稀少 |
2008年年初,大學四年匆匆而過的,也許大學生活中有太多的任務太多的工作要做,回到頭來反而忽略了彌陀濕地的觀測,心想再去一趟彌陀濕地,接下來要是畢業了也許就很難再來了吧。進入彌陀濕地需要經過雜物堆穿越草叢才能到達寬葉毛氈苔們生長的區域,但事實上隨著建地開發等等因素,周遭原先堆砌雜物以及圍籬的阻隔區已經被清除了,這意外著可以從另一頭不需穿越鐵工廠造訪彌陀濕地,而彌陀濕地的另一頭是芒果園,芒果園的乾溝似乎在雨季也會長出一些濕地植物呢,而且這次探訪赫然發現彌陀溼地除了小田島氏穀精草之外,也混生了不少菲律賓穀精草 (Eriocaulon truncatum),雖然穀精草屬植物都較為少見,但若單就小田島氏與菲律賓的話那就真的是天與地了。這趟行程算是道別彌陀濕地吧,接下來要好好準備升學考試,而這趟行程中借了同學在當年相對高級的數位相機,拍起來的手感非常好,除了原本就知道的寬葉毛氈苔和榖精草們,在北海岸常見的圓葉節節菜竟然也出現在此了,這物種的分佈真是有魔性啊。
|
2008年迎來寬葉毛氈苔最茂盛的一年 |
|
生長在草生地環境 |
|
植株情形 |
|
茂密的植株 |
|
少見於嘉義的圓葉節節菜 |
|
菲律賓榖精草幼苗 |
|
季節性濕地旱生植株 |
|
開花 |
|
乾癟的開花株可能真的是小田島氏穀精草 |
後記。彌陀濕地的生態放諸整個嘉南地區其淺山季節性溼地生態也說的上是一顆珍珠了,雖然筆者在2014年後於東海岸地區發現穩定的寬葉毛氈苔族群,但在這個族群發現之前彌陀濕地確確實實是個重要的產地,而若放諸在整個溼地植物來說彌陀濕地消失後現在在花蓮東海岸還能發現穩定的寬葉毛氈苔族群,但其他隨著彌陀濕地一起消逝的物種也許也就真的找不到了。這3次調查是筆者在嘉義就學期間探察留下攝影記錄的內容,2009年後雖然離開嘉義了,但後續還是有些彌陀濕地的攝影,今後也會陸續整理,還請各位讀者支持等候,感謝。
collect
20050930
20061123
20080115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