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夏) 山林裡的水梯田 - 初見異匙葉藻

    異匙葉藻,這種特別的浮葉型眼子菜科植物一直以來其都另筆者印象深刻,然而有個問題是這種水草似乎非常少見,且僅在北臺灣地區有較多的紀錄,而且其外型與中南臺灣常見的馬來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相當類似,看來要分辨它們最好的辦法還是去產地看看好了,而北臺灣?那不正是筆者經常走訪的地區嗎,不過從未見過其族群倒也側身證明其稀有性,而上回專程去東北角找也沒找著呢。就在萬念俱灰的狀況下筆者無意間發現一份陽明山國家公園做的區內生態報告,在附錄中明確點出異匙葉藻的存在,那好吧,看著陽明山也不算遠,且也標示出場域,那算是臺北士林山區接壤地帶,走一趟吧。

    夏天的襖熱總讓人多了點奔放,在研究所期間筆者獨自一人居住在中投公路附近的小套房,在這裡展開醉生夢死的,面對龐大的論文壓力有時真顯得意興闌珊,打開電腦打了幾個字...就打開了魔獸,一陣廝殺後天色已黑便騎著機車到學校附近的小餐坊吃著便宜飽足的炸醬麵,回到巷口順手帶了杯飲料,宵夜在泡麵的助攻下又是一陣廝殺,直到清晨才緩緩躺上床,沒有上課與調查的日子,日復一日,就是這麼糜爛。有時特別想家想著老媽的料理看著沒課生活費也還有著落便心一橫搭上往臺北的客運去了吧。也就是在2011年七月的某個早晨,依照老師規劃遞交了一部分的論文初稿後想家啊,於是便決定回臺北休息幾天。回臺北做什麼呢?除了回家看看家人之外北部的野外探險是少不了的,正好,前些日子看到的異匙葉藻報告正好可以派上用場,就決定到報告中提及的環境走走吧。


    盛夏的臺北有一些悶熱,一直到出了市區鄰近山區與溪流,這才感覺到了一股涼意。而目的地正是臺北士林山區偏遠的水梯田區,由於沒有道路可以抵達,因此騎車到可行的目的地後便開始走著小徑深入山區農戶,這還真是挺累人的,由於山勢陡峭爬著實在冒汗,而就在爬上一個不算小的峰頭後,景觀由雜糧菜園轉變為水梯田,這應該就是陽明山國家公園報告中提到的異匙葉藻產地了吧。這裡的水梯田看起來與北海岸的並無二致,鴨舌草、半邊蓮、卡洲滿江紅和圓葉節節菜...喔喔,這一定就是異匙葉藻了,看起來有點像放大版的八蕊眼子菜,而且浮葉植物浮在水面上看起來真的好療癒好可口。


紅色的卡周滿江紅,嫩綠的青萍與綠色的異匙葉藻

滿滿的浮水葉

佈滿水田

這片水田除了異匙葉藻之外尚有水竹葉和圓葉節節菜


    行走在水梯田間無意間注意到水裡一坨一坨綠綠的竟然不是綠藻,是茨藻科的一種植物,看起來的樣子似乎是拂尾藻,不過這屬的鑑定非常麻煩就是,可能之後找到答案再來修正好了。水梯田的田埂非常脆弱,要是踩崩了不但自己會跌個底朝天,田水也會洩漏,這對山區獨立引水農夫來說實在是很不樂見的,因此行走其上筆者是特別小心,而走在田埂上一邊是水田泥沼一邊是半層樓落差的水面,有點懼高啊,看著水田裡也沒有其他作物,於是心一橫脫下鞋子直接走進水田裡,這樣就不用總是走在懸崖邊了。雖然田裡的異匙葉藻不少,但開花的似乎有點少,找了一個小心翼翼靠近,拍下那典型的眼子菜科花序。


異匙葉藻植株開花,一旁為半邊蓮

花序、果序近攝

水田裡的東方茨藻

異匙葉藻、卡周滿江紅、鴨舌草與東方茨藻

梯田生長情形

梯田環境

數量龐大

梯田與異匙葉藻一景

田間生長,一旁葉子細絲狀為牛毛氈

沒有水的情況植株癱軟於泥地

有水的情況下植株以浮水葉為主 

    初夏的臺北雖然襖熱,但陽光似乎還沒灑到這山林裡,可能山頭正在醞釀著下一場午後大雨吧,而田裡的卡洲滿江紅正紅,他們隨風漂流最後積居在異匙葉藻的葉子間,紅配綠的像極了一幅油畫,暴風雨前的寧靜畫像吧。水田裡的異匙葉藻與馬來眼子菜的差別嗎,筆者的感想是從植株看來異匙葉藻大概就類似沒有沉水葉的馬來眼子菜,單看浮水葉的話異匙葉藻浮水葉中肋不明顯,而馬來眼子菜則明顯,族群數量與生長環境的話更是天差地別了。還會再來的,這麼美麗的水梯田。等會要去哪呢?既然山上可能會下雨,那就到平地看看水草好了。


collect

20110702



留言

請善用"搜尋列"與"文章標籤"

由於部落格系統移除上一篇與下一篇導航列,目前若要查詢關聯網誌可多善用搜尋與標籤。

熱門文章